众所周知,跌倒对于老人有极大的风险。近日,一位老太就不幸摔了一跤,医生未在老人身上发现骨折?#20154;?#20260;,却从她的腿上取出了一根30厘米长的“蚯蚓”。
这“蚯蚓”是摔出来的吗?
它真的是一条“虫子?#20445;?/P>
其实,这是急*动脉血栓!
很多人认为,只有心脑血管病才是?#29616;?#30340;,事实上,外周血管出?#23435;?#39064;也非常危险,许多中老年人都有患上动脉栓塞的风险,如果及早发现并重视早期血栓形成的信号,能有效避免?#29616;?#21518;果。
79岁老太摔一跤
腿里取出一条30厘米长血栓
两周前,79岁的孙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,在家休息了几天,头晕、腰痛的症状随之而来。家人以为孙奶奶摔伤了腰椎,赶紧将她送到了医院。经过检查,医生发现孙奶奶有多发的新鲜脑梗塞病灶。医生判断,孙奶奶并非因为摔倒而头?#21361;?#32780;是因为脑梗头晕才导致了摔倒。
然而在入院第三天,孙奶奶又出现了左下肢疼痛乏力、麻木冰凉的症状,经过B超和动脉增强CT检查,医生确诊孙奶奶出现了急*的左下肢动脉栓塞,这个血栓竟从老人的腹部一直“长”到了左膝盖。
血栓CT图
孙奶奶当晚接受了手术,医生从老人的股动脉切口处,用导管完整地取出了一根长约30厘米的血栓,形状如同一条大蚯蚓。
取出的血栓
这“蚯蚓”是如何形成的?主治医生介绍,孙奶奶患有风湿*心脏病、房颤等多个心脏基础疾病,她的脑梗以及腿?#24247;?#21160;脉血栓,都是源于心脏血栓掉落导致的。
下肢动脉血栓危险大 ?#29616;?#26102;需截肢
动脉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疾病,导致动脉栓塞的原因主要是血栓、肿瘤、空气、脂肪等异物进入血管,其临床表?#31181;?#35201;有下肢疼痛、感觉麻痹、无脉、?#22253;椎取?/P>
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林少芒介绍,动脉硬化闭塞容?#26894;?#33268;肢体溃疡坏?#28291;?#22914;果不及时处理,病情?#29616;?#26102;甚至需要截肢。
“其实很多截肢本来可?#21592;?#20813;,只要及时把血栓取出来,就可?#21592;?#20303;腿。有的患者脚趾已经开始烂了,但只要打通血管,?#28909;?#36890;过腔内植入支架术和通过?#33145;?#25645;桥的旁?#32933;?#26415;,可?#28304;?#36890;动脉,术后一个月左右就能恢复得很好。”
如果血栓意外脱落后移动到肺部,还可能诱发更?#29616;?#30340;后果——肺栓塞。?#29616;?#30340;肺栓塞可?#26053;?#27492;外,静脉血栓也有可能诱发肺栓塞,患有静脉曲张的中老年人尤要小心,长时间姿势不变、缺乏运动会加重静脉曲张,?#29616;?#26102;腿部疼痛加剧,甚至可以摸到硬结。稍有不慎,下肢的静脉血栓就会随着静脉“飘”到肺部动脉,诱发急*肺动脉栓塞。
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!
或是血栓形成的信号
如何避免发生更?#29616;?#30340;血管事件?这几大早期栓塞信号你得记住了——
1.肢体肿胀。勿把浮?#26894;薄八?#32959;?#20445;?#38745;脉曲张患者在长途飞行和长时间姿势不变的情况下,有出现血栓的风险。当肢体出现暂时*肿胀,尤其是仅一侧肢体疼痛时就要警惕了。
2.肢体疼痛。深静脉血栓患者在走路或向上弯曲足部时,易?#26800;教?#30171;,如果腿部不停地抽筋,?#19968;?#22788;皮肤发热或变色,需要及时就诊。
3.皮肤发红或有红色条纹。深静脉血栓形成时,可能会看到一些类似瘀伤的色块或发红,血栓可能沿着静脉出现红色条纹,触摸肢体可?#26800;?#21457;?#21462;?/P>
4.胸痛(尤其在深呼吸时胸痛加重)、心跳加快、不明原因的气促,要警惕肺栓塞风险。
5.突然发生晕眩、血压异常下降(突然降到80/50mmHg以下),需要小心脑血栓的形成。
这样做可及早防范血栓
1.运动、运动、运动!适度的运动可以缓解静脉曲张,空乘、老师等需要长期站立的职业人士,建议穿*力袜保护下肢血管。司机、长期搭乘交通工具的人要多活动腿。肥胖人群更要进行锻炼。
2.一些心脏疾病容?#23376;?#21457;动脉血栓,常见的有房颤、风湿*心脏瓣膜病、心肌梗塞等,这类患者要积极治疗心脏病,并定期检查心脏情况。
3.动脉硬化也容?#23376;?#21457;动脉血栓,高脂血症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是血管疾病高危因素,相关患者应降低脂肪摄入,清淡饮食。
4.戒烟。林少芒特别提?#30505;?#21457;生过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,一定要戒烟。“否则,血管又会堵上”。
5.高危人群、血管受过损伤或曾发生血栓的患者,要定期进行心血管?#39135;?#34880;脂等检查。